各學院、部、中心:
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國家和上海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二五”科技規劃👁👨🍳,推進上海基礎研究領域科技進步,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本指南。
一、征集範圍
專題一、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能
研究目標👨💼:聚焦世界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能發展前沿👳🏽,面向創新驅動的國家重大發展需求,圍繞腦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發展新型類腦智能算法,開發具有自適應🔆、自組織、自學習功能的智能器件和設備,切實推動和加速類腦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
研究方向:基於腦工作原理的深度神經網絡和智能系統研究
研究內容:
1、基於當前神經科學的發現🎷,建立和發展面向應用的新型類腦機器學習方法的框架🥣,解決相關理論問題🐝;
2、研究面向時空數據處理解析的深度神經網絡及其學習理論⛲️,利用並行計算資源研製大規模類腦深度網絡模擬平臺;
3、通過對抉擇📴、學習記憶等過程中皮層、海馬等局部神經元網絡的信息編碼與表征及相關神經環路、腦區間信息整合機製的研究,為深度學習等新型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提供理論和方法參考。
專題二🍋🟩、幹細胞與組織修復
研究目標🧖🏽♀️:通過幹細胞基礎研究獲得能用於組織結構與功能修復的各種細胞、組織,為臨床應用做好前期準備🌟,實現從藥物、手術治療向細胞治療的跨越和革新🏊🏼。
研究方向🔍:基於編程與重編程技術的功能細胞獲取與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
1、針對治療重大疾病的任務需求,圍繞細胞的功能活性,研究編程與重編程過程中的核心調控機製;
2🍻、通過幹細胞定向分化與轉分化技術及實驗模型驗證🚉,獲得組織幹細胞或有功能活性的組織細胞;
3🔛、建立客觀評估標準,界定所獲得細胞的功能活性、應用前景與安全性。
專題三、材料基因組與應用
研究目標🤵🏻♂️:圍繞新能源、航空航天、先進製造等戰略領域關鍵需求👨🏻🦼,開展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的計算與設計、製備與表征等基礎研究,推動先進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研究方向: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的跨尺度結構設計及其在關鍵材料中的應用
研究內容:
1、面向節能減排新技術的高效熱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結合材料基因組研究方法⬅️,開展跨尺度微觀結構與性能的高通量計算與設計、可控製備技術🔞、材料與器件服役性能的全鏈條科學與技術問題的基礎研究🚶♀️;
2👈🏻、面向航空航天與汽車工業等領域應用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開展熱塑性纖維原位增韌液體成型復合材料的基因結構設計與數據庫🚣🏻♂️、強韌化機理與多尺度微觀結構設計以及典型結構復合材料高效製備技術研究;
3®️、面向船舶、航空航天及汽車阻尼、減震、降噪應用的智能納米材料👑,開展巨電流變液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性能機製、高剪切強度的設計及製備、主動可控器件與系統服役應用的全系統研究☘️。
專題四、合成科學與生物創製
研究目標:針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融合合成化學和合成生物學的理念和技術進行協同創新💮,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增強上海在合成科學前沿交叉領域國際影響力。
研究方向:人造細胞工廠的化學和生物學基礎
研究內容:
1、揭示人造細胞工廠的化學和生物學基礎,解析活性分子的生源合成途徑和關鍵反應催化機製,發展高效綠色的生物合成元件💅;
2、發展組合生物合成和基因組挖掘方法🙍♂️,創製抗感染類活性分子🛀🏼;
3、基於生物合成途徑和理念🉑,發展仿生化學合成策略與方法💤,建立協同催化體系👩🏽🏭,實現活性分子的高效仿生化學合成。
專題五🥝、基礎前沿
研究目標☺️:著眼科學發展前沿🧘🏿,選擇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科學方向,開展前瞻性基礎科學問題研究。
本年度重點支持🧔🏼♀️🧚🏼♀️:
研究方向1:面向量子信息的新型微納結構電子態調控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氧化物及半導體微納結構體系中的電子態量子調控規律研究🤾🏿♂️,揭示光場、電場和磁場對電荷和自旋的作用機理和物理效應☝🏿,實現對固態量子結構電子態的操控與應用。
研究方向2:異構大數據普適融合理論與技術的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面向城市計算等典型應用,研究數據元特征建模與抽取、數據關聯機製分析與處理、數據預處理與查詢管理等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建立異構大數據的普適融合理論🏄🏼♀️。
研究方向3✈️:高性能新型電子器件結構和機製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高遷移率溝道新材料體系與器件結構的理論仿真研究🪃🏌🏽♀️,發展並揭示有效降低新型電子器件功耗的新途徑和內在機製。
研究方向4:碳基納米材料在柔性儲能和柔性顯示領域應用的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面向柔性儲能和柔性顯示器件應用的碳基納米材料的結構設計、製備工藝及性能優化的基礎研究。
研究方向5🧑🏽🍼:腫瘤免疫新機製及治療新策略、新方法的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腫瘤免疫檢查點阻斷機製及基於腫瘤特異性嵌合抗原受體重組T細胞治療的新策略、新方法的基礎研究⛪️。
專題六、應用基礎
研究目標: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強重要方向的戰略部署🧑🌾,鼓勵產學研合作,促進科學💢、技術和工程的有機結合🫕。
本年度重點支持:
研究方向1↖️⬅️:機器視覺系統關鍵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基於人眼視覺特性的智能機器視覺光色電特征識別算法、仿生雙眼視覺控製系統以及視覺全息虛擬現實生成技術的研究,發展可應用於工業檢測👩🏽🌾、機器人和醫療康復等的智能機器視覺系統技術。
研究方向2:基於新型疾病標誌物臨床檢測的應用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可應用於臨床檢測的新型疾病標誌物開發和轉化的相關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基礎研究。
研究方向3:蔬菜水果種質創新的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上海主產蔬菜和水果防病抗逆的種質創新研究及抗性提高的生理生化、遺傳和生態學新技術新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4😆:納米生物材料及其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具有促進組織修復的植入材料的研究🔤,突破生物材料表面納米改性🏂、三維集成打印等關鍵技術, 實現優異的生物學性能和滿足個性化臨床需求。
研究方向5:民用航空發動機故障診斷設計與驗證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重點支持航空發動機氣路、機械及振動等故障信號檢測方法、故障特征及診斷方法的研究,建立航空發動機故障診斷硬件在回路仿真平臺🏇🏽,構建地面綜合診斷👷♀️、維護系統🚥。
二、申報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註冊在本市的獨立法人單位,具有實施項目的相應能力。
2、已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或目前承擔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項目尚未結題的🍽,不得作為項目負責人進行申報,且每位項目負責人限申報一項。
3、項目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的申報材料是內容真實的,且不含涉密內容🚶♀️➡️;申報單位應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並對其真實性負責。
4、原則上每條指南方向🧜♀️,同一法人單位限申報三項🛋。
5🧙、專題一至四要求申報單位有較好的前期研究基礎,鼓勵以應用和需求為導向,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組成創新團隊共同申請。
6、項目研究期限為2015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
三🌕、申報者權利
申報者若申請項目評審專家回避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等書面申報材料的同時,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需回避的專家名單,並說明理由。對每個項目申請回避的專家人數,不超過3人🏃。對於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請的,不予采納✔️。
四⛹🏽♂️、申報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通過“上海科技”網站(www.stcsm.gov.cn)進入“在線受理科研計劃項目可行性方案”🦶🏽,網上填報項目可行性方案(見附件)✤,並在線打印書面材料(非由申報系統在線打印的書面材料,或書面材料與網上填報材料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2、以欧陆娱乐為依托單位的申請人請於2015年4月21日16:00前由科研秘書匯總將紙質版申請書交至欧陆娱乐,電子版發送至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項目可行性方案
聯系人:邢晨晨
聯系電話👨🦱:67791237
欧陆娱乐
2015年3月31日